李佐(5世紀—? ),字季翼,隴西郡狄道縣(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)人,北魏鎮北將軍、敦煌宣公李寶第四子[1][2],北魏官員。
生平
李佐有文才武略的才能,魏孝文帝元宏初年,李佐兼任散騎常侍,接受使命出使高句麗,因為出使符合上意,回朝後出任常山郡太守,獲賜真定子的爵位,又升任冠軍將軍、懷州刺史,獲賜山陽侯的爵位,不久又加安南將軍,封河內公,轉任安東將軍、相州刺史,所在之處都被稱道有政績[3][4]。
太和十九年(495年),魏孝文帝南征,李佐出任安南將軍,擔任大司馬、咸陽王元禧的副手為殿中將軍,不久被命令與征南大將軍城陽王元鸞、安南將軍盧淵及荊州刺史韋珍等軍進攻赭陽[5]。北魏各軍沒有統一調度,圍困城池百餘日,士兵們都在城下披甲待敵,希望以不開戰來使對方疲勞後投降。李佐獨自統帥自己的部下在清晨和黑夜攻城,士兵戰死的很多,恰好遇到齊明帝蕭鸞派遣太子右衛率垣歷生帶領軍隊來救援,北魏將軍們都認為己方人少勢弱不能抵擋,計劃撤兵。李佐於是挑選兩千騎兵迎戰,吃了敗仗[6][7]。元鸞、盧淵、韋珍和李佐前往瑕丘魏孝文帝行宮請罪,魏孝文帝接見了他們,責備說:「諸位率領部隊,情義上應該以勇烈的行為表現節操,而進不能攻破敵方城池,退不能消滅此等小敵,損害了王者的威嚴,應該被定罪為死刑。我因為遷都洛陽,改革之始,事情應該採取寬恕的原則,如今捨棄諸位的死罪。從前軍隊行進必須裝載宗廟和社稷的神主,這是為了顯示聲威和恩澤各有所歸屬,如今將諸位敗軍的罪名證驗於社稷之神前,以此指明你們的過失。」太和十九年五月己巳(495年6月9日),李佐被定罪削奪官爵為民,流放到瀛州[8][9][10]。
太和二十二年,魏孝文帝南征宛縣和鄧縣時,重新起用李佐,任命他為代理平遠將軍、統軍。南齊新野郡太守劉思忌依靠城市堅守,正月丁亥(498年2月11日),李佐率領部下攻取了新野城,捆住了劉思忌,問他說:「今天打算投降嗎?」劉思忌說:「寧可做南方的鬼,不做北邊的大臣!」劉思忌因此被殺[11]。李佐因功封涇陽縣開國子,食邑三百戶。北魏占取漢江以北後,廣陽王元嘉擔任荊州刺史,仍然以李佐為元嘉的鎮南府長史,加號輔國將軍,另外鎮守於新野。北魏軍隊凱旋時,魏孝文帝握着李佐的手說:「漢江以北是洛陽的南門,您為我平定了此地,也要為我好好的守住此地[4][6]」。魏孝文帝去世時,遺詔以李佐代理荊州刺史,仍為輔國將軍。李佐在荊州威望與信譽廣為傳播,邊境的百姓樂於歸附,前後共有兩萬餘家投奔北魏,不久李佐正式出任荊州刺史。魏宣武帝初年,李佐被徵召兼任都官尚書,在虛齡七十一歲時去世,朝廷贈予征虜將軍、秦州刺史、諡號昭,葬於鄴城西門豹祠東原吉遷里[12],他的兒子李遵承襲為涇陽縣開國子[13][4]。
據《魏書》和《北史》記載李佐的諡號為荘[4][13],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羅新和葉煒指出,李佐之子李伯欽墓誌記載稱之為「涇陽照子」,李佐之子李遵墓誌記載「顯考昭侯」,李佐之子李神俊墓誌記載「父尚書昭侯」,李佐的諡號應該是昭而不是荘[12]。
起先,李佐與河南郡太守來崇一起從涼州來到北魏平城,他們向來有微小的仇怨,李佐羅織罪名構陷來崇獲罪,來崇餓死在監獄中。之後來崇之子來護又糾舉李佐犯貪污受賄罪,李佐與弟弟李沖等人均被定罪囚禁,遇到大赦才被釋放,李佐非常怨恨來護[14][15]。
家族
參考資料
Wikiwand in your browser!
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. On steroids.
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,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's search results,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.
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, simple,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, safe and transparent.